如果能看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你会想要改变什么吗?| 《降临》,时间非线性
文|陶梦轲
图片|豆瓣电影 karson 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几天发了一条朋友圈,发的便是标题的这个问题:如果能看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你会想要改变什么吗?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没有,一切如其所示。”“现在这个版本的我表示没什么要改变的。”也有说要“改变心情”,“放下”,“好好活着,活尽兴,反正都要死的,要更加开心刺激多元才不浪费。”“改变心智,去经验,去玩耍。”“改变政治体制。”等等。
这个问题的出处,来自2016年Denis Villeneuve(也是《银翼杀手2049》的导演)导演的科幻电影《降临》,这部电影改变自美国华裔科幻作家Ted Chiang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电影和原著都是上乘佳作,Ted Chiang设定了一个大背景,那便是“时间并非线性,而是全息的”,他从语言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切入,讲了一个外星物种“七肢桶”降临地球的故事,科研小组汇集了一些科学家想要搞明白这个外星物种来地球是要干吗。其中有一个语言学家,她发现七肢桶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口头语言是随着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蹦词儿,但书面语言——它们的词与词之间是没有空隙的,形成了一个有着不同符号的圆,这意味着在书写的那一刹那,祂们所要传递的讯息从开始到结束都包含在其中,就像是一个全息的球。而地球上所有的语言,无论是英文、中文、希伯来文,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都是线性的。当这个语言学家在不断学习和了解七肢桶的书面语言时,她也习得了七肢桶的全息的思维模式,这意味着——她能看到过去,也能预知未来。
电影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关于合作/对抗/信任的元素,甚至涉及到了《三体》中的黑暗丛林法则。电影中,总共有12艘飞船降临在了地球的12个国家/地区,各个地区都成立了研究小组,其中美国的研究小组跟七肢桶的交流方式是从语言的交互开始,而中国的研究小组跟七肢桶的交流方式是从麻将的博弈开始。
战争的开端
电影中提到梵文中有一个词,gavisti,在某一些语境下它被译作“战争”(war),“争端”(an arguement)。但它真实的出处,实际上是“A disire for more cows(需要更多牛)。”在印度教中,牛是圣物,是部族之间争夺的重要资产。最开始它只是一种需求,而当这种需求未被满足之时,争端便出现了,进而发展成了战争。就像是两个受限的盒子(box),它们彼此打架,都希望对方磨掉棱角以符合自己的期待/限制。期待和限制其实也是同一件事情,当我们拥有某种特定的期待时,就限定了相应的可能性,而在所限定范围外的东西,都是“未符合”期待的。
如果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和争端,同样也是起源于此——你有一个观点,你的伴侣/朋友有一个观点,或者你爸有一个观点,你妈有一个观点,“我”都不想听“你”的,“你”得听我的,什么?“你”不听?那不如“我们”就开撕吧!原本平等的交流变成了变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是胜就是败”的博弈。
黑暗丛林法则就是这样——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在《火星来的男人与金星来的女人,到底该如何交流?》我写过工作坊里做的一个练习,在交流中对于未知的恐惧与无力是弥散在黑暗丛林中的大背景,是那个黑暗(ignorence is darkness)。
电影中地球人几近和外星人要开战了。12个国家中第一个提出要进攻外星人的国家便是中国。刨去所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因素,这个设定颇为有趣,那便是在大的环境之下总有一波人,无论是哪国人哪个民族,信奉着“黑暗丛林法则”,即“我不确定你对我是否有敌意,但我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我假定你是有敌意的;于是再一次地,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当我们发现彼此时,我要先攻击你。得到的结果是,要不就是你死,要不我们一起死。”
昨天在《愿业力止于此 | 《梅尔罗斯》,深度致郁》中讲到信任,可却因为没有信任的基础,爱的种子还没被唤醒,而不知道该使用除了对抗之外的其它方法,比如爱的方法。有的时候在生活和咨询中,不禁反思,这个外部世界对于我们真的有那么多敌意吗?还是我们内部世界的恐惧和敌意,造就和吸引了外部世界的分裂与争端?如果我们卸下一些防备,基于善意对待自己和这个世界,又会怎么样?所幸,这样的善意在这个世界真实地存在着,在每个人的心深处,跟爱一样,等待唤醒和浇灌《像一颗种子终于找到一方适宜的土壤,生根发芽》。
天下大同
在电影中,战争终究没有打起来(谢天谢地),原因是语言学家破译了七肢桶传递的讯息:在3000年后,七肢桶会需要地球人的帮助,所以它们这次降临,是为了给地球人提供武器/技术(weapon)。
语言是很微妙的,它是咒语,是交流的工具。在埃及神话中,九神柱的头位创世之神是太阳神拉(Ra),祂从混沌中浮现,发现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好了,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赞美、创造显化、为万物命名,于是祂的舌头就蹦出来成了另一个神托特(Thoth),祂是埃及的智慧/书记之神。
当万物在三维世界发生显化的时候,便有了我们肉眼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但同时,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期待和限定一样,当一个事物有了具体的形态后,它便也拥有了限制。语言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在不同的背景和限定下,它会有不同的意义,甚至是在完全不同的意义。就拿“weapon”来说,它可以被译作武器,但它本身也有工具、技术的意思。在“黑暗丛林法则”的先验观点之下,七肢桶提供的内容就被理解成为“不怀好意要致地球人于死地的武器”,而在平等和信任的先验观点下,它就被当作是丰富我们的工具和技术。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电影中七肢桶就是来提供技术的。但它有一个前提:需要共享12个地区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才能获得这套完整的技术。这就把“宇宙的黑暗丛林法则”降维到了“地球黑暗丛林法则”的层面,也就是说这12个国家/地区,需要合作,而非对抗或独享研究成果。
七肢桶传达的是:We are a part of a larger whole. When many become one, we have to work together for once. 我们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当“多”成为“一”,我们必须共同合作。
看的时候忽然想到儒家思想中所说的“天下大同”,“同”并不意味着要“一样”,而是“和合”。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同一朵花上的不同花瓣,但我们共同组成了这一朵花,绽放芬芳和色彩。那朵花便是“天下”,花瓣间的和合便是“同”。这个“同”并不会抹杀个体性,并不会让你只成为一个标准化的螺丝钉,每一朵花瓣都为芬芳和色彩做出了贡献,有的花瓣上有小虫降落,有的花瓣颜色会深一些或浅一些,有的花瓣大一些有的花瓣残破,都没有关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道法的一部分。
时下的“空心病”,人们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这其中内在的对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只关心“我”所得,只关心外在世界能够带给“我”什么,而忽然发现外在世界——成绩、金钱、物质、业绩没法在满足“我”的时候,“哗”地一下空洞就出来了,欲壑难填。
你一生的故事
一直觉得穿梭时空的问句会带来非常大的启示,比如说标题的这个问题“如果能看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你会想要改变什么吗?”,比如说之前写过的“如果余生只能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 壹生壹事”。这些问题打破了时间的线性顺序,使得我们能拥有一个全息地角度去看待生命,在无形中让我们从三维世界得以升维,就像漂浮在空中去全观我们的生命历程,而不是只局限在当下的问题上。
在电影中,语言学家在洞悉了七肢桶的全息思维模式之后,便知道了自己的未来,知道自己会和那个物理学家结婚,离婚,他们会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十几岁的时候会因为一种罕见的疾病而过世。于是,她便问物理学家说:如果能看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你会想要改变什么吗?
她选择了什么都不改变,结婚,离婚,生下女儿,白发人送黑发人。生下女儿之后,她告诉了丈夫她所知晓的未来,但丈夫无法接受,也像她所看到的那样,他们离婚了。
当我们能全息地看到一切时,当时间变成非线性时,也许改变与否都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多了一个出口,多了一种观点来看待此时此刻,看待当下,看待生命,去思考如何以自由意志活出我们的生命历程,去经历,而非只求结果。
有人问: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真的看得到吗?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并且很有可能就是如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那这样的话,你会想要改变什么吗?会想要做一些什么吗?会想要赋予生命怎样的意义呢?会想要给(如果还有)明天,每一个额外的“新一天”创造一些什么呢?
6月咨询预约中
—THE END—
关于影评,你还可以看这些👇
渴望融合的我们,终经历分离再次重聚 | 《寻梦环游记》中的根与灵
关于书评,你还可以看这些👇